美團「宰熟」用戶?
是否利用大數據對用戶殺熟,最是考驗一個平臺的定力。
過去幾個月,很多消費者向牛刀財經反應,美團外賣、酒旅業(yè)務在天津、鄭州、重慶、貴陽等城市存在同樣的商品和服務下,不同用戶,價格不同的 " 殺熟 " 現象。
簡單講,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貴,懷疑被美團 " 宰殺 "。
滿減、津貼、會員陷阱
同一個商家、同樣的商品、同一個地址,在同時訂購外賣時不同賬號的優(yōu)惠和價格竟然不同,疑似被大數據 " 殺熟 "。這樣的操作空間有多大?
一位用戶在網上反映,自己的兩個美團賬號在同一家店里顯示的滿減金額居然相差超過 14%,一份 22 元的餐,新客可以便宜 3 元。并試了多家店鋪,也出現了價格差距。問了商家后商家也說不清楚,說價格是統(tǒng)一設置的。
在黑貓投訴、聚投訴等平臺上,不少用戶反映了類似情況。
用戶反饋的價格不同主要有 3 種:
1、不同賬號登錄、不同設備,滿減價格和津貼不同——新老用戶殺熟;
2、購買會員的用戶和普通用戶相比,滿減優(yōu)惠低,使用會員紅包后,最終訂單價格與普通用戶價格相同,甚至比普通用戶更高——會員殺熟;
3、經常使用會員紅包的價格,比不太在意紅包滿減等優(yōu)惠措施的用戶,在滿減和津貼兩方面上價格都低——價格敏感度殺熟。
牛刀財經在部分城市發(fā)現,在美團外賣上同一家店鋪的津貼優(yōu)惠會因為使用的手機系統(tǒng)不同而出現價格不同的情況。
另外,一些用戶還發(fā)現其他的情況。由于對無門檻紅包等優(yōu)惠更加在意,這些會員用戶的滿減和津貼大幅高于價格不敏感用戶,后者指的是不在意平臺紅包、不在意滿減優(yōu)惠等活動。
美團外賣之所以會出現多種不同情況下的價格差異,根本源自于美團對用戶的管理已不只是簡單的單一維度區(qū)分,而是依靠一系列復雜、多維度的數據對用戶分層。
以用戶反饋的第一種情況為例,完全相同的訂餐情況下,商家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津貼,最終導致訂單價格的差異,源自于美團的一項商家客戶運營管理工具——津貼聯盟。
美團對津貼聯盟的介紹是,通過補貼的形式對用戶動態(tài)調控。雖然是補貼的名義,但值得注意的是,最終成單價格中津貼的額度并非完全是商家初始設置數值,美團預測用戶接受價格,通過 " 智能調控 " 的方式浮動調整津貼額,促使用戶成單。
用戶使用津貼下單后,商家需要支付這部分的費用,只有在用戶使用津貼超過商家初始設置的情況下,美團才會以平臺的名義對超出部分對商家進行補貼。
這意味著,針對不同用戶進行價格差異化,是平臺行為而非商家行為。
綜合這些現象,美團對用戶差異化對待的根據,從大方向上判斷,可能是與用戶消費習慣和價格敏感度。
酒旅也 " 殺 ",蘋果手機用戶躺槍
除外賣業(yè)務,美團的酒旅業(yè)務,也 " 殺熟 " 重災區(qū)。牛刀財經分別在 iOS 端和 Android 端的美團 APP 發(fā)現,酒店預訂出現了普遍 4 塊錢差價,當然也有差價在幾十塊的例外。
眾所周知,到店、酒旅業(yè)務是美團真正的現金牛,毛利潤一直高達 80% 以上。2019 年,美團的酒店間夜量達到 3.9 億。這樣一個基數,利用 " 殺熟 " 無疑可以快速地獲取更多的利潤。
在黑貓投訴、聚投訴上,可以查詢到美團酒店大量的、不同形式的殺熟,比如不同賬號、設備價格不同,比如下單后立馬降價等。
而這些反饋,時間跨度從 2019 年底月到當下都有存在。這也說明了,美團酒店存在的大數據殺熟并非一朝一夕,長期存在并且未主動解決。
早在 2018 年的大數據殺熟的風波中,美團酒店就被發(fā)現存在不同賬號不同價格的現象。比如,新華社記者親測美團酒店價格,發(fā)現不同賬戶存在明顯的價格差異;2019 年的大數據殺熟風波中,科技日報點名美團存在大數據殺熟情況。
然而,對于輿論的質疑,美團要么否認,要么甩鍋找理由,等風波過后 " 業(yè)務 " 又悄悄上線。
平臺的 " 苦衷 "
美團現在的業(yè)務結構,依然是以外賣為高頻入口,為到店、酒旅等高毛利業(yè)務導流。
對于營收、利潤的追求,往往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壓力,而反過來講,則是主營業(yè)務增長放緩,才會將心思轉移到 " 殺熟 " 用戶。
美團自上市以來,雖然市值在不斷地上漲,至今以及突破萬億人民幣,但回歸到業(yè)務上則是基本盤外賣業(yè)務增速放緩。想要讓低毛利的外賣業(yè)務實現盈利依然是難上加難。
外賣業(yè)務的盈利問題,無非從兩個方面著手——餐飲商家和 C 端用戶。
餐飲商家側,美團外賣業(yè)務的高傭金抽血效應已經非常明顯,很難再從商家端增加利潤。如今,美團的傭金達到 20%+,然而整體依然無法實現良好的盈利。
對商家而言,更高傭金已經無法繼續(xù)承受。除了 20%+ 的傭金已經達到餐飲的承受臨界,外賣成為餐飲行業(yè)的標配后,競爭越來越激烈,商戶們不得不在美團投入更多的廣告來保證訂單的穩(wěn)定。
商家生存艱難,這也是為什么在今年初,多地餐飲商家聯名抵制美團的高傭金。
而在 C 端用戶,美團外賣的紅包規(guī)則就像是電商的大促一樣品類越來越多,規(guī)則越來越復雜,而實際支出的外賣成本卻越來越高。
這背后的根本,是美團一方面豐富商家的營銷工具,為平臺提供更多的 " 贏利點 ";另一方面復雜的規(guī)則可以讓用戶放松對價格的警惕,利于變相的漲價。
需要指出的是,美團外賣在 2019 年第二第三季度實現經調整后的正向盈利。但作為整個生態(tài)的基本盤,外賣業(yè)務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巨額的虧損,也有很大的盈利壓力。
當然,美團現在的盈利狀況已經大幅改善,除了 2019 年第二第三季度實現整體盈利外,2020 年第一季度,美團的分部業(yè)務在財務中的數據口徑,也開始從毛利轉向分部業(yè)務的經營利潤 / 虧損,這也意味著美團已經看到了分部尤其是外賣業(yè)務能夠實現長期穩(wěn)定盈利的苗頭,只是這個苗頭希望不是通過讓商家投更多的廣告實現的,因為兜兜轉轉最后還是用戶買單。
- END -
編務日常 | 加微信:v1983946025v
聯系主編 | 加微信:18601293448
牛刀財經投稿郵箱:931394256@qq.com
聲明: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自行上傳,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,也不承認相關法律責任。如果您發(fā)現本社區(qū)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,請發(fā)
送郵件至:operations@xinnet.com進行舉報,并提供相關證據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本站原創(chuàng)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,或轉載時
需注明出處:新網idc知識百科